漆渣、金属表面附着物焚烧炉
发布时间:2019/4/20 16:31:04
漆渣、金属表面附着物焚烧炉设计方案
一、编制依据
1、国家环保局GB***84-2001《危险废弃物焚烧控制标准》 2002-01-01实施。
2、《***垃圾焚烧环境卫生标准》 CJ 3036-95
3、***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》GB19218-2003《
4、《建筑设计防火规范》 (G***16-87)
5、《危险***焚烧技术要求》(GB19218-2003)
6、《工业垃圾集中处置规范》(环发(2003)206号文件)
7、《危险污染物防治技术政策》(环发((2003)199号文件)
二、焚烧物种类:漆渣、金属表面附着物等。
三、设计基准:
1、炉体型式:WRF卧式炉本体燃烧室
2、焚烧能力:50Kg/h
3、点火方式:自动点火
4、采用燃料:天然气
5、天然气耗量:40m³/h
6、投料方式:焚烧炉膛式
7、取灰方式:人工
8、设计热值:30万大卡
9、废气处理方式:高温喷风涡流燃烧+气化分解+旋风分离+***除尘+活性炭吸附
10、焚烧温度:一次室:850℃;气化室:450℃;二次室:420℃;烟气分解室:≥900℃
11、烟气停留时间:≥3秒
12、主炉占地面积:LW 4×2m×3m
13、焚烧残渣的热灼减率:≥5%
14、焚烧减容率:≥99.99%
15;年运行时间:≥2400小时
四、工艺流程
1. 投料 2.燃烧机强制燃烧 3.气化燃烧 4.烟气射吸回旋 5.高温二次分解(金属表面附着物) 6. 烟气高温分解 7.旋风分离 8.冲击除尘、 9.扩散、离心分离 10、泡沫床精密过滤 11、半干式除酸 12、活性炭吸附 13.达标排放(8米)
流程说明:
焚烧炉主炉分三层设计,采用人工投料方式,***下部是强制燃烧室(漆渣),往上为气化燃烧室(圆盘工装),***上层二次燃烧室(挂钩),漆渣进入焚烧炉启动燃烧机进行高温强制燃烧(≥850℃),同时气化分解圆盘工装表面附着物,产生的高温烟气(≤420℃)进入二次燃烧室,对挂钩的表面附着物进行高温分解。考虑到圆盘工装与挂钩为铝合金制品,高温状态下容易变形,在气化燃烧室与二次燃烧室加装温控水降温设备,保证表面附着物充分分解,并保持工装的完整。炉体烟气出口处设置烟气高温分解室(≥900℃),用于***烟气中的异味与氮氧化合物。此时通过尾气管排出的气体无色无味,但是由于强制燃烧的作用,炉膛内部有较细的粉尘颗粒排出,所以焚烧炉后端设置一套***尾气处理设备,烟气经除尘装置的文丘里喷射口进入除尘设备,在雾化喷头的作用下进入下螺旋筒,经过旋风分离系统,大颗粒粉尘向下运动,进入混合集水器,烟气上行,进入泡沫床,在高速气流的作用下,烟气与水形成沸腾状泡沫,对烟气进行***洗涤,洗涤过的烟气经过气液分离与活性炭过滤系统,直接进入风机,实现达标排放。
五、优点说明
1.炉膛温度高:一次燃烧室与二次燃烧室均采用了耐火绝热材料,可以有效地提高炉膛温度,起到加速处理物着火,促进烟气燃尽之作用。
2.节能效果好:选用进口优质燃烧机(意大利 利雅路),配以合理的炉膛内部结构设计,加快被处理物的燃烧速度,节省了工作时间,节能***高于国内同类产品。
3.无害化排放:本设备采用先进焚烧技术,尾气排放可达到无黑烟、无异味、无大颗粒粉尘。焚烧炉的一次燃烧室较大,不利于被处理物燃烧后的尘粒上浮,配以火幕燃烧,烟气中的有害成分被完全燃尽;二次燃烧设有射吸装置及回转烟道,烟气中的少量飞灰在离心力的作用下,也会除去,实现了无害化排放。
4.运转成本低:整套装置设计紧凑、合理、使废弃物充分、完全、***燃烧,减少燃料消耗,同时热能回收利用率高,使运行成本大幅度降低。
六、规格
1、炉本体 1座
炉型:立式直燃型
材料:板材A3钢 8mm(钢玉质浇注料防护、外壳硅酸铝板防护,耐高温油漆)
2、一次燃烧系统 : 20万大卡燃气燃烧机
3、二次回旋燃烧 : 10万大卡燃气燃烧机
4、旋风分离系统:XCH-3
5、除尘系统:SXC-2
6、活性炭吸附:HXF-2
7、烟囱 1节
尺寸:Φ377 离地高18米 材质:A35
8、射吸风机:功率1.1KW
9、末端引风机:Y6-41/4.5C 功率4KW
七、运转成本
1、功率:8.6KW
2、操作人员:1人/班
3、燃气量:***40m³/h
八、工程范围
★本厂负责范围:
1、所列有关机器的设计、制造、试车。
2、电气二次工程
3、指导安装
4、***土木配套基础设计图(仅作参考)。
★贵公司负责范围:
1、基础工程
2、一次侧电气工程
3、现场安装用吊,试车工程配合。
4、***试车相关的废弃物。
九、注意事项:
1、放置于水平地面上,炉门进、出应顺畅无阻。
2、安装好后进行炉门密封检查,确保闭合严密,不漏风。
3、炉门、烟囱连接处用石棉绳密封。
4、电气控制部分为220V交流电,外部需安装漏电保护装置。
5、注意用电安全。
6、注意易燃、易爆的安全距离。
分享到: |